搜索家庭日记:
日记分类: 常用标签:

5招帮孩子摆脱“运动过敏”找回健康

Public wenxin022 写于 2017-03-27

  "有些孩子天生就喜欢为健康而做准备——他们喜欢体育运动,甚至在父母允许的情况下,一天24小时能有7个小时都在踢足球。但有些孩子生来就喜欢待在休息室里,不愿为自己的健康做努力,像是对运动过敏。针对那些宁愿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玩视频游戏或是看电视的学龄儿童,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可以让他们的屁股离开沙发,去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   1.让孩子的健康运动成为家庭习惯。周末时,全家人应该出去走一走,一起做些事情。孩子是很容易适应某些事情的。如果把体育活动当成家庭周末例行活动的一部分,孩子会很快适应,并且有所期待。   2.不要在早上就打开电视机。虽然你可以让孩子乖乖地坐在电视机前,这样你就可以多睡一会儿,或是在一旁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这对你来说可能极具诱惑性,但这是不可取的。如果你经常在一大早的时候,就打开电视机,让孩子坐在电视机前面,会让孩子形成一个长时间坐着、不喜欢运动的模式。与这一做法相反的是,你应该尝试着让孩子在吃完早饭后出门。那样的话,孩子就不大可能会在星期六早上,闹着要看动画片或是玩电子游戏。   3.要快乐地运动。如果你说你要孩子们出...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宝宝  运动  过敏  健康   | 无评论

这些建议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如鱼得水

Public wenxin022 写于 2017-03-27

  "不少父母都发现,自己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很不合群,动不动就沉默寡言地玩孤独。对集体活动不积极,给人一种很“另类”的感觉。喜欢独来独往,不愿意与别人接触。   面对这样的孩子,做父母的不禁愁断肝肠,一个劲儿地问自己:怎么办?   别急,好好读一读下面的几个小建议,如果施行到位,说不定会让你的孩子在群体交往中如鱼得水。   多在孩子面前展示夫妻互敬互爱的温馨,让他的心里充满爱   一对经常打打闹闹的夫妻,往往培养不出具有爱心的孩子。很多时候,孩子在目睹了爸爸和妈妈吵架、打架的过程后,往往抱起自己的那个洋娃娃说脏话,甚至用针去扎。因为父母的打闹不休让孩子心里对人和物都充满了敌意。所以,父母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多在孩子面前展示出夫妻互敬互爱的温馨。这样往往能够让孩子的内心充满浓浓的爱意,以后在和其他小伙伴相处的时候,他也会不自觉地把这种宽容、尊重等美好的情感展示出来。   孩子整天哭着不愿去幼儿园,你要给他觅个“伴儿”   3岁以后,孩子该上幼儿园了,可是他总是哭着叫着不愿放开你的手,或者即使去了幼儿园也一声不吭...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孩子  集体生活  不合群  分享  夸奖  指责   | 无评论

儿童怜悯之心的形成需要父母的引导

Public wenxin022 写于 2017-03-27

  "同情心是不是与生俱来的呢?   实验证明,婴儿也具有同情心。研究人员将录有其他婴儿哭声的录音放给婴儿听,婴儿会快速地哭出来。正常发育的婴儿也会对家庭成员表现出同情,这个年龄差不多在12到24个月。   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完全不用做任何引导。   我们的同情心跟自身的经历有着很大的联系。21世纪的宠物爱好者对自己狗的同情,可能会超过公元前4世纪雅典上层社会名流对自己妻子的同情。   家长是如何影响孩子同情心形成的呢?   1.对待育儿敏感、积极的家长   研究报告称,对待育儿敏感积极的家长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安全感和依赖感。而具有依恋感的孩子会出现更强的同情心,更强的情绪应对能力以及更发达的道德情感。孩子的这种依赖感得益于家长对待育儿的那份敏感和积极,这样看来家长的这种做法有助于开发孩子的同情心。   2.当孩子情感“教练”的家长   经常帮助孩子处理负面情绪的家长,会拥有更加友好、更加具有同情心的孩子。那些忽视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家长,往往会拥有缺乏社交能力的孩子。   3.理性、讲纪律的家长   一项美国的研究报告指出,父...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同情心  怜悯心  与生俱来  情感教练  家长  引导   | 无评论

学龄儿童的难言之隐:如厕难题

Public wenxin022 写于 2017-03-27

  "宝宝快要上幼儿园了, 是不是会因为孩子不太会去卫生间大小便而烦恼呢?不用怕,下面的训练方法能有效的帮助孩子摆脱尴尬。   在宝宝准备好之前就把马桶放好,让他坐在上面习惯那种感觉,让宝宝觉得那是他的。跟他说便池多么有趣。告诉他可以穿内裤,可以去厕所尿尿了,可以像爸爸妈妈一样是多么有意思。不过别禁止他使用尿布,这样宝宝会产生逆反心理。   在厕具里添加食用色素会改变尿液的颜色,如红色加黄色尿液会变成橘黄色,蓝色加黄色尿液会变成绿色。一些儿科医生建议让孩子们用彩色贴纸来装饰马桶,让马桶在他们眼里变得更加特别,只属于他们自己。   在称呼大小便时选择合适的语言,让所有家人都能接受。一些专家主张用临床术语,例如,尿液、粪便或者大肠排泄物。我觉得让2岁大的小孩用马桶已经很难了,更别说还得用“大肠排泄物”这种字眼。因此在我们家,大家都说嘘嘘或者便便。   把宝宝从过去换尿布的地方抱到洗手间里。如果你在洗手间里帮宝宝换尿布,他会逐渐懂得土厕所与去洗手间的联系。把子母扣和拉链换成橡皮腰带。慢慢来,一次只换一个,这样宝宝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系纽扣。在刚开...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宝宝  幼儿园  如厕难   | 无评论

孩子成家中“小霸王”如何纠正

Public wenxin022 写于 2017-03-27

  "孩子在变得自信与适度张扬的道路上,很可能处于专横的境地。家长对此不要惊慌,因为许多儿童都会度过专横这一阶段,这是正常发展的一部分。(尽管独特的个性特征造成有些孩子,在婴儿时期就表现霸道,但这是比较例外的)   3~4岁的儿童会对环境进行测试,正是通过这一步骤,他们的自信心得以培养。5岁之前,儿童还会有点以自我为中心。在模仿爸爸或妈妈的“自信行为”时带点自我中心的思想,会很有趣。并且,很多专横的孩子只是简单模仿了其他孩子的专横行为。   偶尔的专横行为很正常,事实上也很健康。小孩子需要建立自信,这样他们才能对自己的需要作出要求,才能处理与其他带有攻击性的孩子之间的事情。当孩子受到不公平或不好的对待时,自信的行为可以为他们“伸张正义”。儿童需要建立这种自信,但不是以一种专横、暴躁或是大声尖叫的方式。他们需要了解的是:自信的行为并不包括威胁或是发脾气,而是好好说话。   在积极适当的自信行为之外,如果专横的“小皇帝”带有一点哗众取宠,可能会显得可爱滑稽。但如果他的行为变得难以控制、持续时间较长...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家中  小霸王  耐心  纠正  模仿   | 无评论

孩子,爸爸还不如金鱼吗?

Public wenxin022 写于 2017-03-23

  "一天夜晚,英国知名小说家及漫画家尼尔.盖曼的儿子发了一顿脾气。原由是盖曼说了些像其他父母亲向小孩讲的话,如 “时间太晚,该去睡觉了。”小孩抬头看了看他,紧跟着大怒说:“我希望没有爸爸,我多么渴望有。。。。。” 然后停下来,想了一会,试着从小脑袋中挤出一项能替代他父亲的东西。最后,他终于说:“我希望有条金鱼!”   那天我用爸爸换两条金鱼   盖曼有感而发,那次对话催生了一本书,名叫《那天我用爸爸换两条金鱼》。这本书描述了孩子们喜不自禁的冒险,亟欲找寻可以替换爸爸的代替品。故事情节是从他儿子的朋友开始讲,然后是朋友的朋友,一直轮流说下去…,他们都觉得“拿爸爸换东西”的游戏,比爸爸本身还有趣多了!   无论故事中孩子们是否意识到,父亲在孩子的生长过程,的确承担了重要角色。其实,孩子们内心对父亲的形象,都存在着尚未填满的部分,因此,他们有很强的欲望把对爸爸空白部分和外在世界作连结,同时,这也是孩子了解他到底是谁的人生重要探索。   父亲的影响   一个...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爸爸  影响  帮助性  无益性   | 无评论

培养儿童好奇心 父母是风向标

Public wenxin022 写于 2017-03-23

  "和孩子一起走路,你有没有发现,他总是喜欢拣那些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小路去走。因为这些富于变化的路面,在孩子眼里要比平坦的道路更具有吸引力,而这种感觉正好满足了他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开启创意思维的钥匙。如果你能巧妙地挖个“引水渠”,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有效引导,那么他就会更加兴致勃勃地去探索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然后拓展想象力,生发出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想法。   究竟怎样做才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开启他创造性思维的那扇大门?请仔细读一读下面的几条小建议。   面对孩子的提问,什么时候说“知道”,什么时候说“不知道”   孩子拿着奇怪的问题来问你时,千万不要因为不耐烦而随意敷衍或者批评嘲笑。如果你真的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注意,也不要急着告诉孩子,要通过有效的引导让孩子动脑筋自己去找答案;但是谁都不是百事通,万一哪个难题真得难住你了,此时不要不懂装懂、含糊其辞,这会让孩子觉得你对待知识的态度很不严肃,你不妨这样说:“宝贝,这个问题妈妈确实也拿不准,等回头我查查资料再告诉你好吗?&r...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好奇心  大自然  父母  风向标   | 无评论

肥胖妈妈用电视来安抚挑剔的幼儿

Public wenxin022 写于 2017-03-23

  "《健康日报》1月7日消息称,一项新研究发现,很多宝宝每天在电视前所花的时间多达3小时,对于本身肥胖并且也是电视迷的妈妈来说,用电视来安抚吵闹的宝宝似乎成为一种好选择。   资深研究作者阿曼达·汤普森说,“妈妈经常会选择用电视来安抚那些不听话的宝宝。这样既省事又不费心。”   其他一些研究则显示,幼儿早期看电视很可能会伤害孩子,阿曼达补充道,电视有可能会延迟孩子的脑部发育。   目前,这项研究成果1月7日发表于《小儿科》杂志的网络版,预计二月份会出现在纸质版本上。   肥胖妈妈将宝宝安置于电视机前   在这项研究中,汤普森的团队观察了近200对低收入黑人母亲及其宝宝。这些母亲和孩子都参加了此前的婴儿肥胖风险研究,并且多数都是在家被监测的。   研究人员发现,小至3个月大的宝宝就被安置在电视机前长达3小时一天。而小于1岁的孩子有40%每天在电视机前的时间都超过3小时。   汤普森小组还发现,那些妈妈本身就肥胖并且酷爱看电视的,应对宝宝的吵闹,一般都会把孩子安置到电视机前。   此外,幼儿用餐时间甚至电视节目仍然不间...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肥胖  电视  视力  大脑发育   | 无评论

抚育孩子的12条不

Public wenxin022 写于 2017-03-23

  "国外一名资深育儿杂志编辑今天要向大家介绍日常育儿工作中的注意点,听听她的建议吧,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我是一名育儿编辑同时也是一位母亲。这意味着每天我接触的信息都是关于如何更好地抚养孩子的。我不知道我的经验对于你的育儿大业是否有用,我只是站在一个育儿专家的角度提醒你,关于那些你不育儿的“不该”。   1.不要问“你为什么那样做?”   你为什么咬那个男孩子?你为什么打你的妹妹?为什么你的耳朵里有意大利面条?为什么我问你的问题,你总不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哦,我知道了。或许我不那么暴躁的时候,孩子会更愿意听我的意见。   2.永远不要被厕所里无尽的东西所吓倒   厕所里可能出现鞋子、汤匙、手机、小动物玩具、钥匙,还有大物件正好卡在那里让你看起来有点想吐。   3.重复第二条的内容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上述的所有物件很有可能也会出现在你的手提包里。   4.不要对重复报有太大希望   不要指望你不断的重复就能让孩子爱上复述你的话。   5.不要过分阐述成年人的立场   “对不起...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抚养  抚育  不要   | 无评论

准爸爸心理状况或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Public wenxin022 写于 2017-03-23

  "在过去,大量的研究表明母亲在孕期的心理健康与她肚子中的孩子有着直接的关系。近日,一项新的研究证明,准爸爸的心理健康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和行为的发展。   父亲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   因为母亲负责为胎儿提供成长的场所,所以从传统意义上说,母亲的性格脾气对孩子有很大影响。但是“这项研究指出一个事实,若父亲的心理不够健康,就可能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研究人员负责人安妮·利斯说,因此父亲的心理健康必须得到解决,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还是和临床实践方面。   调查:百分之三的准爸爸有心理问题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31,000多名在挪威出生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   这些父亲被问及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如当妻子怀孕4至5个月时,他们是否会变得忧郁或感到恐惧。   妈妈在研究中主要负责提供自己的心理状况,并且向医生汇报孩子在3岁左右的情绪、行为、社交状况。   研究人员并没有完全参考对孩子的书面诊断,而是就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打架、感到焦虑或情绪不稳定做了分析研究。   根据调查,有百分之三的父亲有着...

阅读更多...

类别:宝宝成长历程 | 标签: 准爸爸  心理状况  孕期  行为习惯   | 无评论